2022-08-17 16:53:01
0345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://www.0345.xyz
《凭栏一片风云起》热播,剧中飞行员非富即贵的人设,让很多不明就里的网友大呼辣眼,调侃又一部抗日神剧出炉了。
殊不知,电视剧背后的原型,比主人公更帅更富,也更惨、更悲。
国家生死存亡之际,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,毅然丢掉显赫的家世,掩藏下对父母爱人的挂念,选择做一枚为国捐躯的炮弹,血洒长空。
青春年华、大好前程、儿女情长、父母舐犊……架机升空的刹那,都被抛诸脑后。所有的信念只剩下一句:尽忠报国、杀身成仁。
凭栏一片风云起,莫做神州袖手人。
他们把未来的机会和生的权利,全部献给了苦难深重的祖国。
1937年“八一三”全面抗战开始后,日本动用大量空军,叫嚣“三个月内灭亡中国”。
日本人敢这样说,是因为有足够的底气。
史料记载,日寇当时有91个飞行中队,2700余架装备精良的飞机,而中国仅有300余架作战飞机,足足差了7倍。
然而,8月14日,“淞沪会战”爆发后第二天,中国空军出人预料地主动出击,轰炸了日本在上海的司令部。
日军恼羞成怒。他们压根就没想过,面对悬殊巨大的空军力量,中国竟然还敢主动挑衅。
带着碾压和报复的心态,8月14日下午,日军派出9架“九六式”轰炸机飞临笕桥机场上空,准备给中国点颜色瞧瞧。
(九六式轰炸机)
笕桥机场的空袭警报,发出了刺耳的声响。
当年,笕桥航校与黄埔军校齐名,是中国空军的主要培养基地。
日军选择笕桥航校所在地发动攻击,一方面是想摧毁中国空军的战备力量,同时也是为了缓解日军作战压力。
此时,时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的高志航,正带领几个中队,刚刚从河南周口转场到笕桥机场。来不及补充弹药和燃料,二十一、二十二和二十三中队放弃降落,迅速起飞,迎战。
随后,高志航跳上“霍克–3”攻击机,直扑日机。
(霍克–3型驱逐机)
嚣张的日军抱着“随手就能剿灭中国空军有生力量”的念头,飞行战队连护航都没配备。
我方沉着应对,迅速将其围剿其中。很快,高志航击落一架敌机,他也成为了,中日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飞行员。
15日,不信邪的日军再次出动16架轰炸机和29架战斗机,对杭州发动攻击。
高志航率领第四大队迎敌,击落日机3架,其中他本人击落2架,而中国空军无一损失,狠狠打了日寇的脸。
16日,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再次成功击落17架日机。
全面抗战开始没几天,日本人引以为豪的航空队,竟然在被他们认为可以当“不存在”的空军面前,损失了一半最新式的轰炸机,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耻辱。
航空队联队长石井义大佐受不了这种挫败,剖腹自杀。
中国空军强不强?论战备真的不强。
这几场胜利,是抗战时期中日空军对战短暂的辉煌时刻。
除了飞机数量上的劣势,装备质量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。
日本三菱重工自主研发的“零”式飞机是当时著名战机,性能非常优越。
而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:我们不光没有性能好的飞机,我们甚至自己造不出飞机。
当时所有的飞机,甚至包括零部件,全部都靠国外采购。
直白点说就是:打一架就少一架。
日军前期损失惨重之后,后面迅速调整战略开始正视中国空军。从此,我们的飞行员每次升空迎战,往往要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敌二十。
因此,每一名飞行员,在参加战斗的那一刻,都知道自己的必然结局:殉国。
一寸山河,一寸血。
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,曾经是家住东北的少爷。
17岁时,高志航来到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就读。
读书期间,少帅张学良有意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法国学习飞行,高志航跃跃欲试,然而却因为1.67米的身高被淘汰了。
嚎啕大哭过后,他给张学良写了一封请愿信,并把自己原来的名字“高铭久”改为“高志航”,以示决心。
张学良被高志航打动,在查阅了高志航在军校的成绩和表现之后,对他特批破格录取。
就这样,他成功获得了到法国牟兰纳高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的机会。
1927年,高志航学成归国后被编入东北航空司令部飞鹰航空队,授衔少校。同年,高志航,就遇到了一次重大变故。
新飞机试飞时,因为机械故障,操纵杆失控,打断了高志航的右腿。
第一次给他处理伤口的是个日本医生,不知是水平不够还是别有用心,他居然没对伤口进行清理,直接连着碎骨头就给高志航进行了接骨!
当时麻药的技术很不成熟,妻子找到犹太医生后,怕麻药影响神经,高志航拒绝了用麻药,生生硬撑着把骨头敲断重新手术接骨。
因为治疗延误,后来他留下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后遗症。看到高志航在空中翱翔的英姿,很少有人会意识到,他竟然是一个瘸子。
1931年,“九一八事变”爆发,东北军放弃抵抗,200多架飞机悉数落入敌手,东北航空人的所有心血,瞬间毁于一旦。
高志航痛心疾首,不顾家人的反对,拜别父母妻儿,辗转来到南京中央政府航空队,希望不光能驾驶飞机,更能在战场上打敌机。
然而,高志航一腔孤勇的选择并不顺利。
作为曾经的东北军,他只能跟后生晚辈一起接受短期培训,结业后依旧是无单独飞行资格的少尉见习。
无奈和委屈,高志航通通都咽下了。
只要能让他飞天作战、只要能让他血战报国,什么名利地位都是过眼云烟。
1932年,一次飞行检阅,高志航用一套娴熟的高难度特技动作征服了所有人,
高志航得以成为第八中队中队长。
1935年,高志航奉命到意大利购买飞机。
法西斯党党魁墨索里尼十分欣赏他,盛情邀约高志航留下,被他断然拒绝。
飞机制造厂商又多方套近乎,并试图用重金贿赂高志航,想让他买下一批落后飞机,他不为所动。
最终,多方考察过后,高志航向美国购买了100架霍克–3型飞机。
这就是1937年8月14日那天,高志航驾驶的那批飞机。
9月下旬,日本第13航空队分队长山下七郎大尉率5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,由上海起飞轰炸南京,与高志航率领的12架霍克–3下路相逢。
慌乱中,日军用战斗机缠斗住我方机群,掩护轰炸机下降高度,希望能摆脱纠缠,前去执行任务。
高志航当机立断,紧紧咬住敌方长机而去。
一路从高空打到不足100米的低空,碰撞摩擦多次,各种高难度飞行动作频出,最终,高志航把对方套入了机枪瞄准具,双枪并发,对方迫降被降。
被俘获的山下七郎,是抗战开始后,被中国俘虏的军衔最高的日军飞行员。
紧接来的不是一鼓作气,而是巨大的危机。
出于多方考量,美国宣布对作战双方“武器禁运”,零部件的损耗让中国空军的雄鹰们陷入了折翼的境地。
10月底,几乎打光了所有飞机的中国空军,含恨退出了淞沪战场。
失去了空中威胁的日军展开反扑性报复,频频出动飞机轰炸中国平民和伤员。
这群中华儿郎们,目睹山河惨状、眼看着乡亲妇孺流离失所,咬碎了牙齿,恨不能长出翅膀,去跟日军决一死战。
关键时刻,苏联送来了一批伊-15/16战斗机。
高志航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飞行员,担负起尽快熟悉飞机性能,形成战斗力,让空军重新上天的任务。
此时,没有人再有心思顾念个人安危,他们心里就一个念头:快点,再快点,赶回前线,狠狠揍那些小日本鬼子!
结果,因为情报泄露,很快,日军就得知了中国重新组建空军的消息。
他们的行动很快,11月底,16架轰炸机飞临高志航的训练机场,对新到的中国战机疯狂轰炸。
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飞机,高志航率先冲进机场迎敌,此时炸弹已经在机场爆炸,身边的军械长劝他先暂避一下。
高志航什么都没说,只是抬头看了看上空盘旋的日寇,坚定地发动了飞机。
连续的巨响过后,密集的炸弹淹没了高志航,连同千辛万苦得来的14架飞机。
牺牲时,高志航的双手还死死握着飞机的操纵杆……
时年30岁的高志航,就此魂归天际。
然而,在抗战时期,悲壮殉国的,不仅是高志航。
笕桥航校共培养了1700余名飞行员,他们的平均牺牲年龄,是23岁。
他们中的大多数,或是世家子弟,或是名门少爷,本可以过着一生衣食无忧的日子。
然而,眼看山河破碎,国人苦难不堪,这群23岁的年轻人,硬是用自己的生命,筑起了中国的空中防线。
乐以琴,被称作“空中赵子龙”,一人击落过8架日机。在南京保卫战中,与战友董明德驾驶仅存的两架飞机升空迎战数十架日机,飞机被击中后,跳伞落地身亡,时年23岁。
刘粹刚,从8月16日首飞,到10月25日牺牲,共击落日机11架。在支援忻口战役时,为保住飞机,放弃跳伞选择迫降,不幸牺牲,时年24岁。
阎海文,1937年8月17日,落入敌阵,遭围捕并劝降时,用手枪击毙五名日军之后自杀殉国,时年21岁。
李桂丹,“八一四空战”中击落第二架日机的王牌飞行员。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,拼命击落3架敌机后,机毁人亡,时年24岁。
沈崇诲,在淞沪空战中,与同机的陈锡纯放弃跳伞求生,驾机撞击日军旗舰,坠机入海殉国,沈崇诲时年26岁,陈锡纯时年22岁。
张锡祜,张伯苓第四子,1937年,由江西飞赴南京作战途中,失事殉国,时年27岁。
陈怀民,在1938年武汉“四二九空战”中,飞机中弹起火,他放弃跳伞,驾机翻转180度,与日本王牌飞行员“红武士”高桥宪一的日机相撞,同归于尽,时年22岁。
林恒,林徽因三弟,1941年殉国,时年25岁。
还有很多很多在空战中牺牲的飞行员,只留下了一个名字……
在笕桥中央航校,同学之间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是:同年入校,同年毕业,同年殉国。
他们中有归国华侨,有名门望族,有名人之后,有高官之子……他们大多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,但国难当头,无一人退缩。
他们的信仰是:最后一颗子弹即我和我的战机。
其实,在空中战场,武器和机械性能本是第一位决定因素。
可中国军人硬是打破了这些禁锢,他们用血肉之躯的无畏,给日本空军带来了难以言喻的震撼和胆寒。
“他们不是来空战的,他们是来拼命的……”
日寇永远不能理解,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,在保卫自己的家乡国土时,能做到什么程度。
笕桥中央航校六期,有一位东北籍飞行员,他曾说:
我早已准备好血洒长空。只盼在同归于尽之前,能把我的战机降落在家乡的战场。
后来,他陨落在江苏的高空。
他的心愿生前没有实现,但是,无数个后来者,前仆后继投入战场,现在,我们的飞机已经可以随意停在我国的每一寸疆土。
据统计,抗战期间,中国空军共击毁日11678架,击毙、俘虏日本空军2764人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空军伤亡14037人,损失飞机1813架。
前人的热血不会让我们畏惧,只会化为破釜沉舟的勇气。
当闫海文高喊着“中国无被俘之空军”自尽时,日本记者曾在报道中写道: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!
时至今日,这句话依然慷锵有力: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!
中华精神不忘,中华民族不灭,生生不息的传承永远都刻在中国人的骨血里。
-END-
作者:柚子
编辑:剩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