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7-12 16:46:42
白文科
宁夏沿黄经济带是国务院确定的18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之一,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。近年来,宁夏依托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,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,积极推进沿黄城市带人口、产业和城镇集聚发展,实现了“在40%的土地上集中60%的人口、70%的产业、80%的城镇、90%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”的发展目标。
宁夏沿黄经济带发展的核心是区域整体开发、规划前瞻引领、产业融合发展、基础互联互通、要素高度集聚,其实践经验可以概括为“五个必须”:
必须牢固树立整体开发的战略思想。川河经济带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,在谋划布局上首先要打破地域界限,树立整体开发的战略思想,促进人口、产业、资源的聚集,取得发展的规模效益。早在2010年宁夏就出台了《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》,对银川、石嘴山、吴忠、中卫4个地级市和平罗、青铜峡、灵武、贺兰、永宁、中宁等6个县和县级市进行整体开发,明确了各自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,提出了发展总目标,为推动地区间的良性互动和资源有效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必须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。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的渗透融合,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,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。因此,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,引导产业朝着分工细化、协作紧密方向发展。比如,宁夏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按照“功能相对错位、产业块状集聚、业态轴向链接、空间收放有序”的发展定位,引进建设伊利奶产业园、中国自动化产业园、朗盛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,聚焦聚力发展“千亿元”产业集群,实现了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。
必须全面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。区域综合开发必须把交通、水利、电力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“先手棋”,实现路网贯通、水系连通、资源共通,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。比如,“十三五”期间,宁夏围绕打造以吴忠、石嘴山、宁东在内的银川都市圈,建成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,形成了公路、铁路、航空一体的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和多式联运的货运枢纽系统,实现了银川至兰州等重点城市2小时到达,通航城市达到100个,省会城市直飞比例提高到90%以上。
必须持续强化各种要素的系统集成。区域整体开发离不开各种发展要素的有力保障,特别是党委政府在政策上敢“开绿灯”。枸杞是宁夏中卫市的“红色名片”和“地域符号”,为做大做强枸杞产业,该市充分发挥枸杞产业核心产区优势,持续强化政策、资金、土地、科技、人才等发展要素,出台《中卫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(2021-2025年)》,推动现代枸杞产业向种植规模化、管理规范化、质量标准化、市场品牌化和形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。“中宁枸杞”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,品牌价值达190亿元。
必须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的底线红线。生态是发展的底色,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严格围绕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,不断调整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、开发利用与自然循环良性互动。比如,宁夏石嘴山市将占地28万平方米的大武口洗煤厂绿色化改造建成工业遗址公园,配套建设了文化创意园、特色商业街、影视拍摄基地等旅游景点,成为宁夏最大的旅游综合体,年接待游客16.27万人次,旅游收入240万元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定西追赶发展的关键阶段。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,以及省十四次党代会明确将定西纳入“一核三带”区域发展格局和全省“1小时核心经济圈”,都为定西川河经济发展和区域综合开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,宁夏沿黄经济带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推进模式值得充分吸收借鉴。
(作者为定西市改革研究中心主任)
(文章来源:定西日报)
文章来源:定西日报